2003年,安庆师范学院化学专业一个寝室7名女生全部考上研究生,创造了全国罕见的“七朵金花”现象,传遍大江南北。这件事当年轰动一时,至今仍为许多人赞叹。
今年初夏,安庆师范学院这所百年学府再次爆出特大新闻,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一个班58名毕业生,45人报考研究生录取43人,录取比例95.56%。而且,女生404、423和男生520三个寝室,每个寝室都考取了7名研究生。
消息传来,全校为之震动。95.56%的通过率在全国也极为罕见,远远高出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录取比例。在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全国共有124.6万考生参加统一考试,录取47.5万,录取比例为38.12%。
“考研让我们更接近梦想”
为什么会选择考研?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423宿舍的高增霞说,“我记得徐志兵副院长对我们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很多人都曾经有过一个梦想,想当一个科学家,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很多人的梦想都被磨灭了。但是考研,可以让我们更接近这个梦想”。“食堂的门厅上方有两句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青春因奋发进取而闪光,岁月因刻苦学习而精彩,’大学是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光,但如果我们不奋斗,就会很空虚;奋斗学习,我就会感到活得很有精神,很充实”。高增霞今年考取了暨南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
404寝室考取研究生的同学
采访中,许多同学都表达了和高增霞差不多的想法。“追梦”,成为这些学子们的共同心声。404的王娟考取了东华大学,她大一一入学,就萌动了考研的想法,“记得刚进校时,就在宣传栏的光荣榜里看见许多学兄学姐考上了研究生,我当时就期盼,四年之后,自己也能出现在那上面”。
同样的光荣榜,也给520的王纪明带来不小的震动,“许多人都考上了研究生,而且好多都是211的重点大学。当时对安庆师范学院还不够了解,觉得考入一个普通二本挺失败的。但是,看了那些学兄学姐们的事迹后,我豁然振作起来。原来,我站在一个非常坚实的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只要付出努力,我就可以触摸到更远的未来。” 414宿舍的余继胜憨厚地说,“作为男人应该有个事业,有点远大的抱负,考研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虽然小余的话被在场的几个女同学笑为“大男子主义”,但大家又都表示,考研的确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在新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能有一个更出色的表演。小王和小余分别考取了中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这两所高校也都是国内知名大学。
“人生就是一个不停地攀登的过程,我们要追求上进,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考取了重庆大学的杨云开有些感慨地说。
太阳下的聚光点
为了登上那个更高的舞台,这群“追梦”的学生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复习上。考取中国地质大学的朱国普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每天早上六点就起来,起来就看书”。张尚伟是517寝室公认学习最刻苦的人,他每天早上6点钟就起了床,晚上到12点才休息。“我英语不好,每天光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就有两三个小时”。小张考取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一个宿舍的胡仁超被录取到了北京理工大学,他说自己每天早上起得最晚。但是他刚说完,张尚伟他们就笑起来,“你每天晚上两三点才睡觉,怎么不说啊”。“既然定了目标,就应该全身心地去努力”,考取安徽工业大学的许强接着说。的确,他们都是这么做的。
520寝室考取研究生的同学
男生520是一个自称“玩得比较凶”的宿舍,他们会在疲惫的时候一起出去,集体玩“穿越火线”等游戏。“我们不是为了玩,我们更多地是去放松放松,劳逸结合嘛”,杨云开笑着说。考取合肥工业大学的朱晓玉也说,“决定了考研之后,我们为每个月、甚至每一天的学习都制定了计划,给自己定任务。比较而言,我们宿舍是玩得要多些,但总的来说,我们的注意力还都是放在学习上的”。
回顾起学习的艰辛,423的李小梅心有余悸地说,“最后十几天比较艰难,时政才出来。那十几天里要背的东西特别多,看得都想吐,就盼着赶紧结束。没看的记不住,看过的好像又都忘了,特别恐慌”。虽然有着这样的“惶恐”和“不安”,但“苍天不负有心人”,小李还是顺利地考取了广州大学。
“好像校园里都没有闲散的人,每天看到的都是匆匆忙忙在看书的人”。在考取中国矿业大学的胡庆杰眼里,菱湖校区的学生整天都在忙碌着学习。“每天,我们许多人都坐在阅报栏对面的台阶上背书。进入12月后,更是满满的人。因为外面有太阳啊,暖和。太阳穿过楼的缝隙在地上投下一个光圈,随着光圈的移动,我们所有人也会跟着挪动位置,把自己放在太阳光里。”小胡说到这里,开心地笑起来,“当时如果有人把那个场景拍下来的话,一定是非常壮观的”。由于考研的人多,看书的地方有限,阅报栏、宣传橱窗这些地方都成了学生们的复习场所。“有段时间,阅报栏的灯坏了,我非常郁闷”,小胡接着说。
教学楼里的111和109,图书馆的一到四楼,是考研学子的集中复习场所。404的谷小凤考取的也是中国矿业大学,她认为,“这些地方的氛围特别好,在这些地方,大家都想着学习。有不懂的地方,互相之间都可以问,互相鼓励”。
虽然学校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复习场所,但是相对逐年增多的考研学生来说,座位还是有些紧张的。每年,教学楼都要作为一些重要考试考场,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时,学生们必须将所有的书籍和资料带走。每每此时,考试结束前半小时,教学楼的警戒线外就聚满了捧着书的考研学生。在结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使劲往里挤,希望能在考研教室里占上个座位。“那场面可真叫壮观”,许强如此评价。许多同学为了使自己能在考研教室里 “长期占据”桌位,在课桌上贴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或者一些激励自己的话语。吴伟考取的是河海大学,他贴的是学习计划;考取云南大学的付新武,他贴了激励自己的话,“孤峰求道”;潘力考取的是武汉理工大学,他贴的则是“此位已占”几个字。“不管贴的是什么,其实,很重要的一个作用还是占个位子”,吴伟笑着说。
也正是为了能够“抢占”个座位,2008年8月底,新学期开学之际,菱湖校区图书馆的大门在几十个学生的拥挤之下,摔碎了一扇。“当时我就在现场,啪的一声,一地的碎玻璃”,许强回忆道。
“剩”者为王
“剩”者为王,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一个新鲜词。但423宿舍的马敏却说,“这个词在我们考研的学生中特别流行”,“我们一个考场,基本上都是报考一个学校的,来自全市各地,考了政治以后,人还齐;考了外语以后,人就少了许多;数学以后,人就更少了。那时候,心里就比较高兴,因为自己坚持了下来”。小马考取的是华东师范大学。
423寝室考取研究生的同学
“坚持”,是这群考研学子共同的感受。谷小凤说,“考不难,坚持下来特别难”;考取合肥工业大学的胡刘鹏也说,“考研并不难,贵在坚持”;张尚伟则说,“坚持,只要坚持就能考上”;在艰难时刻,朱晓玉也是用“坚持”来鼓励自己的,“特别是最后十几天,硬是熬,心里想,都坚持大半年了,不就十几天了嘛,一定要坚持下去”。
“一路走来,我感觉很平淡。没想到太多,随大流,没感到多少艰难”。比较而言,潘力似乎显得有些轻松。但“随大流”却也道出了大家能够坚持走下来的原因所在。在和同学们的聊天中,记者分明感受到,为数众多的学子投身考研,已然形成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这个环境中,每个人都被一种力量激励着、催动着,他们相互影响,共同迈进。519宿舍的张平考取了江苏工业学院,他在2008年暑假间曾经想过放弃,一个暑假在家都没怎么看书,“后来开学了,看大家都在学习,我便又投入了学习之中”。517的王磊考取的是中国矿业大学, “我也曾经想过放弃,但看到周围人都在努力,也就跟了上去”。考取合肥工业大学的童芳也和他们有着一样的感受,去年暑假间也回家呆了20多天,不想考了,“后来想到同学们都在看书,觉得一个人挺无聊的,又回到学校,加入到了考研的行列中了”。
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这些学子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在考研教室里,他们虽然互不相识,但是“时间长了,也都熟悉了起来,大家有什么资料都互相分享。中午一般都不休息,在教室里讨论政治、外语”。马敏的这个看法得到了423宿舍同学的一致认同。胡仁超报考的是物理化学,跨专业。化学专业的考研学生大多集中在111教室,小胡就在111教室复习,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化学专业的学生。“因为考研,认识的会更加熟悉,不认识的也会因此而熟悉。大家在一起,相互都给了温暖和信心。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考研一家亲’,如果没有身边这些‘研友’们的激励与支持的话,我是很难坚持走下来的”。说到这里,胡仁超有些激动。
战斗在一个教室里的“研友”们相互支持,生活在一个寝室里的战友们则更是互相促进。31#520宿舍的男同学们,在这次考研中同时考取了七人,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每天晚上,他们都会在一起互相考一考政治。朱国普是寝室长,通常都是他读选择题,其他同学来答,会的就放过去,不会就拿笔记下来。王纪明认为,“我们都一条心考研,经常问问复习的进度,一起看,这样进度就不会落下去”。对这么一种学习氛围,朱晓玉带着感激说,“特别是前期,朱国普讲政治习题的时候,我许多都不懂。我于是加快了进度,赶紧看书,对我的帮助很大”。
“我们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后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资环学院的考研录取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50%。在这里,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求学上进的精神,诚如谷小凤说的那样,“考与不考是有区别的,经过考研,要看许多书,这些书能充实我们,让我们把专业学得更深入”。正是因为一届届学生有着这样的思想,资环学院才得以形成这样一个无声的育人氛围。
资源环境学院非常重视打造浓厚的学习环境。该院党总支书记李经田向记者介绍,学院每年都通过制作考研光荣榜、考研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来“感染”学生。作为书记的他,还经常深入班级,给学生开会,和学生们谈心,帮大家树立信心。考前,他和周葆华院长等领导还会给全体考生开一个动员会。“李书记、周院长他们在会上说,考试的两天里,所有老师的手机都24小时开机,为我们提供一切帮助;并且告诉我们一些解题技巧,要我们遇到难题也不要发慌”,虽然过去好几个月了,但是许强、马敏等许多同学仍对考前动员会记忆尤深。动员会上,学院还发给每个考生一个考试袋,里面装有准考证、中性笔、铅笔、小刀、橡皮等考试用具。
考试的两天里,顶着凛冽的寒风,李经田书记、周葆华院长、徐志兵副院长和辅导员刘燕杰老师等人几乎跑遍了市区所有考场。许多考生在走出考场大门时,就看见李书记、刘老师他们在等候他们。“那一刻,我的心里感到特别温暖。李书记那期待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四年前参加高考时,守望在考场外的父母”,高增霞动情地说。胡庆杰在考政治时没有把握好时间,交卷时还有一个大题目没来得及写,一出考场就哭了起来,午饭都没心情吃。后来刘燕杰老师打电话给她,“我们院的考研,从来就没有谁在政治上不过关”。小胡这才重拾信心,“刘老师在关键时候给了我安慰”。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给了考生们安定和力量,石春梅认为,“那两天考试中,即使有什么困难,我也不觉得慌”。马敏则一语道破,“因为我们后面有一个强大的后盾”。
这个强大的“后盾”里不仅仅有领导、辅导员,更有资环学院的全体老师。在学生备考、考试、乃至复试的每一个环节里,都渗透着老师们的心血。周葆华院长专门给学生辅导解题方法、为学生联系调剂学校,余世金博士在寒风中为学生讲解习题,金宝石老师主动为报考GIS的学生辅导教材,潘少兵老师热情为学生联系调剂学校,还有张理华、陈书琴、孙慧群、操璟璟、郭永昌等老师,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分数大多是刘燕杰老师查出来的,他查出来后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们。那段时间,刘老师的电话都不大敢接呢,心里紧张。查到高分的时候,刘老师比考生还要高兴。”考取西南交通大学李必才激动地说。
高比例的考研录取率,为资环学院的教学质量、学风建设等工作打出了优秀分值。经过多年的建设,资环学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教风、学风,规范的管理,为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创造了优质条件。正是在这样一个整体氛围下,作为该院今年首届毕业的地理科学两个班级52人报考,达线43人,录取35人,也达到了67.31%的高录取率。(陈东)
地理专业、环境专业考取研究生的全体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