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从红军长征中学习运用六大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9-06-14发布者:jiangwei浏览次数:

 作者:金文斌 林成华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1日 05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80多年前,我们党领导的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解决当时紧迫而又复杂问题的典范。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应该从彪炳史册的红军长征中学习并善于运用六大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1.战略思维能力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逐渐升级,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虽然面对的形势异常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北上抗日打东洋”的宣传,始终坚持“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站在民族道义的制高点上,在战略上赢得主动。

针对1935年日本对华侵略的扩大,国民党当局丧权辱国地把河北、察哈尔两省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致使中华民族又一次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长征途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奔赴抗日前线联系在一起。1935年8月1日,中共代表团在共产国际大会上发出《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同年11月,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名义,于11月13日、28日连续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指出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号召停止一切内战,共同对日抗战。与国民党面对日本侵略采取的妥协的不抵抗主义相比较,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民众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高举抗日大旗,积极抗日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从政治上把方向,从全局上看问题,从长远上明得失,从根本上抓大事。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全局了然于胸,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切忌“剪不断,理还乱”的摇摆不定。

2.历史思维能力

在《西行漫记》一书中,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同志曾对斯诺说,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如果当初红军渡河失败,就很可能遭到歼灭。这种状况,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先例的。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率领的十万太平军将士在大渡河遭到清军的包围,全军覆灭。国民党叫嚣“要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让红军重演一次太平天国的历史。而中国共产党人“知道石达开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贻误军机”。

此外,据当年目睹石达开失败的一个老翁对陈云同志说,太平军和石达开之所以失败,还有一个,就是他不知道对待少数民族——彝民应有的态度。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心不要重蹈他(注:石达开)的覆辙”,指挥红军迅速地北移到四川境内,并且很好地执行了民族政策。在船只太少、渡河缓慢、追兵迫近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决定另辟蹊径,红军主力沿大渡河右边而上,强行军120里,抢夺上游的泸定桥,终于强渡了大渡河,使红军避免了太平军当年悲剧的重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人从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中找到了原因,吸取了教训,得到了经验,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多读些历史,了解中国和世界曾经发生的事情,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科学的认识,从历史规律中把握发展趋势,用来解决自己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历史和现实是相通的。从历史本身出发理解历史,就能从“走过的路”中找到做事为人的“最好的营养剂”。此外,还要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充分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历史地分析问题,评价人物,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升华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工作本领。

3.辩证思维能力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在大敌当前情况下,抓住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领导指挥上的错误问题来解决。

周恩来同志曾回忆说,遵义会议的主旨是纠正军事路线错误,因为当时是在惊涛骇浪中作战,军事路线最紧迫。先解决军事路线,这就容易通,很多人一下子就接受了。如果当时说整个都是路线问题,很多人暂时会保留,反而阻碍党的前进。周恩来同志感叹“这是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解决矛盾首先解决主要矛盾,其次的放后一点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上运用辩证思维,抓住当时最紧迫的问题,解决当时最主要的矛盾,才能团结各方面的力量,成功召开会议。这要求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找准重要部位,分清轻重缓急,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寻求发展之道,使之成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同时,要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透过表象找规律,既看到其中的机遇,前途是光明的,又看到面临的困难,道路是曲折的。此外,还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克服极端化,避免片面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领导干部的辩证思维能力。

4.创新思维能力

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同志直接指挥的运动战。他创造性地把历代兵家的谋略,如出其不意、声东击西、避实击虚、诱而取之等运用得淋漓尽致,让3万多名红军巧妙地穿插迂回于几十万敌军之间,在机动中创造新的战机。红军从战略的被动中,打破了敌军的围追堵截,牢牢地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四渡赤水出奇兵,生动地再现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巧妙运用。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突破常规、打破惯例,拥有敢于探索实践、敢于破除迷信的斗争勇气。同时,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同事和下属多出创新的“金点子”,并积极吸收,大胆采纳。除此之外,还要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不要动不动就“扣帽子”“打板子”,把纠错容错的机制健全好、发挥好。

5.法治思维能力

1934年10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布的《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等就明确指出,“坚决的与脱离群众、破坏纪律的现象斗争”。要求每一个红军将士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不侵犯群众利益,不侵占民宅,不违犯禁令,不强买;同时专门成立纪律检查队,对部队执行纪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总政治部又发布训令,要求红军将士绝对地遵从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绝对禁止对少数民族进行骚扰,反对大汉族主义。红军长征途经地区有半数以上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杂居区,但红军将士模范执行纪律的行为受到了沿途群众热烈欢迎和真心拥护,彻底打破了敌人利用民族矛盾和地方宗教势力消灭红军的阴谋。

由于长征需要不断进行战略转移,很多情况下军队纪律就代替了法律。有的纪律规定基本与苏维埃政权的刑法等法规类似,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漫漫长征,红军将士无论是缺医少粮,还是风餐露宿,始终严守纪律、秋毫不犯。这要求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必须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正确行使权力,忠实履行职责,让人民群众从我们的工作中真正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决防止党纪国法成为“橡皮泥”“稻草人”,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6.底线思维能力

面对敌军不断压缩中央苏区空间,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被迫战略转移,走上漫漫长征路。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遵义会议后为在战斗中尽可能多地减少伤亡,以取得胜利为最低目标。1935年3月10日,在讨论进攻打鼓新场的军事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不能“啃硬”的意见一时不被大家接受,但他为了减少红军不必要的伤亡,深夜独自一人提着马灯,先后到周恩来住处和朱德住处深谈,最终说服二人。3月11日早上再次举行中央负责人会议,毛泽东同志说服了大多数与会者,放弃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避免了一次将要发生的重大损失,又一次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对一些重要领域要坚守底线进行了深刻阐述。

红军长征时期以保存有生力量取得胜利为最低目标,避免了许多损失。这要求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政治站位,明明白白地知道哪些事情是最不可逾越的警戒线、高压线、红线。同时,即使看到前途一片光明时,也不要忽略脚底下道路的崎岖不平,凡事从最坏处准备。此外,领导干部不能把底线思维简单地当作懒政、不作为的借口,要在底线上做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底线思维的能动效应,视困难为考验,把挑战当机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红军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人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解决当时紧迫而又复杂的问题,不是单一的、逐个地使用,而是在整体性视野中综合运用,这也要求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矛盾,深入调查研究,打好六大思维能力组合拳,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不断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作者:金文斌,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安庆师范大学教授;林成华,系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全过程研究’”〔批准号19JDSZK05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