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变课堂 我校这堂思政课既“高大上”又“接地气”

发布时间:2019-12-27发布者:宣传部浏览次数:

老式电视机、收音机、粮票……这些老物件曾经是人们生活当中重要的必需品,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近日,我校举办“辉煌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将这些由学生收集的怀旧主题老物件搬进了展厅,更是将思政课的课堂搬到了展览现场。 

一张张泛黄的相片、一段段充满回忆的文字、一件件承载着历史的老物件都成了深受师生欢迎的“思政老师”。广大师生在参观中回顾新中国披荆斩棘的70年复兴之路,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大家觉得既“高大上”又“接地气”。

70周年成就展,“高大上”的思政课教学新基地

走近逸夫图书馆,就被一层中央大厅里巨大的“70”字样吸引。用红色长桌拼接成的“70”字样展台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四周是整齐有序排成环形的展板区域。180幅图片和150余件实物以时间线为轴,聚焦重要发展节点和代表事件,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在场馆学生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时而驻足交谈,时而提笔记录,时而发出赞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8(1)班的罗浩诚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感触颇深,并与同学展开探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社会在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没有机会亲临历史现场,见证中国社会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点经历的改变,但留存至今的老相片、老物件可以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镜子,带领我们重温每一个历史细节。”

除学生自发观摩学习外,我校的思政课老师也将课堂延伸到展览现场,组织班级学生到展览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图书馆展览气氛浓厚而且展览内容详实,能让师生们在参观中感受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时代责任感,是校园内一处极好的思政课教学新基地。”师生们纷纷感慨道。

以小见大,“接地气”的思政课教学方式

此次展览是我校2019年“传承爱国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主题网络文化节的活动之一,5月份启动,历时8个月,分图片、老物件征集和展示两个环节。全校师生广泛参与,深入周边农村和自己的家中寻找,共收集了150余份老物件,其中既有反映家庭生活变化的民俗用品,如收音机、煤油灯等,也有反映学校历史发展的文字图片、资料,更有反映社会变迁的手稿、书籍和各类票据。 

“姥爷家住在离凤阳小岗村二三里地的亮岗村,那时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这些经济合同书都是姥爷珍藏已久的‘宝贝’,他一直叮嘱我要好生保管着。”化学专业2017(1)班的郭盼盼从家中带来了几本80年代的合同书,并通过自己的介绍告诉来参观的同学们这段难忘的历史,“展览的图片包括老物件,见证了70年来的岁月变迁与伟大成就,让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息息相关,我们青年学子更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览期间学校领导也来到图书馆展厅与师生一同参观展览。领导和老师们一边看,一边与同学们交流。“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以小见大’,真正亲身参与并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新月异的变化,能激励学生们回望历史,不忘初心,立足当下,接续前进。”学生处相关负责人说。

线上线下,70天接力让思政课上到学生心坎里

除了举办现场展览,我校还发动2019级70个新生班级共同参与“爱我中华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网络接力展。以1949年为起点到2019年,70个班级4000余名学生,70场线下主题学习,70天线上接力,转发学习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辉煌成就,14万次的网络点击,燃起了全校学生的爱国热情。 

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班接力发布的是第15展,即1963年的历史大事件。他们以“学习雷锋”为主题,推荐发布了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班级学生负责人感慨说,“参与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70天每天关注网络接力,仿佛见证了伟大的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作为一名中国人,非常骄傲、自豪,我要为祖国点个大大的赞!”

谈及设置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的初衷,我校校学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线上线下一起推进,参与面更广、覆盖面更大、形式更多样。学生们将自己的学习内容接力传递的过程,更能感受代代相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与实效性,真正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推进学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文/学生记者 徐杏玉  图/学生记者 杨阅阅 )